基本陈列--鸟之灵
亲爱的各位观众,你们好!欢迎来到《鸟之灵》展厅。
同一个地球,同一片蓝天,无论在天之涯,无论在海之角,鸟类总与我们相伴。她矫健的身姿、优美的体态为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生机,她绚丽的羽饰、婉转的歌喉为人类生活平添了诗情画意。而“鹰击长空,鸽翔千里”更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精神境界。她以繁多的种类和数量在维系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大自然的精灵。
下面就请跟随我进入这个多姿多彩的鸟类世界吧!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北方森林景观。这里展现了北方莽莽林海中的鸟类世界。
首先,我们来看白天活动的鸟类。
这是苍鹰,是凶猛善搏的肉食性鸟类,它的食谱上不仅包括鼠类等有害的小型哺乳动物,也包括啄木鸟、野鸡、野鸭等鸟类。它具有猛禽的躯体特征,它有强壮的具有利钩的嘴,脚强健有力,具有锐利的钩爪,两翼宽圆,能作快速翻转扭绕,善于疾飞和翱翔,视力敏锐。捕食时,飞翔于高空中,往往直线滑翔,追击猎物,有时也隐藏于树枝中窥伺,发现猎物后马上迅速扑去,它会用利爪刺穿猎物的胸膛,残忍地将之撕碎。它具有吐出“食丸”的习性,即在其栖息地休息时,将不能消化的食物残团吐出。
在那高高的树枝上我们看到的是喜鹊,喜鹊是一个天才的建筑师,它的巢不同于乌鸦等其它鸦科鸟类只用几根树枝搭建的巢,它的巢呈球形,外壁树枝较粗,内壁的树枝则很细,在中间垫有杂草、纤维、兽毛、苔藓等,并用杂草和泥盘结着。巢具有顶盖,侧面有一至两个出入口,出入口周围常围绕有棘刺,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
这是红隼,正虎视眈眈地要抢喜鹊刚建好的新巢呢,这正是人们常说的“鹊巢鸠占”。当然,喜鹊也不会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拱手让人,这个巢到底落入谁手,就要看战斗的结果了。
这是杜鹃,它不会劳师动众地去抢别人的巢,当它选定一个目标作为寄主后,会守在寄主的巢旁边等待机会,当寄主产卵后,它就用其酷似老鹰的外表把寄主吓跑,然后迅速飞进寄主的巢中产下与寄主的卵相似的自己的卵,由寄主去孵化。杜鹃的卵较寄主的卵孵化期短,能更早地出壳,杜鹃的雏鸟一出壳就具有其父母的本质,它会用后背把义亲亲生的雏鸟和卵都挤到巢外,使义亲只抚育它一个。
再看树干上的那几只鸟类,大家都认识它们吗?对,它们就是我们常说的森林医生——啄木鸟。这里展示的主要有灰头绿啄木鸟、白背啄木鸟和三趾啄木鸟,它们的脚趾两个在前两个在后,趾上还有锐利的钩爪,使其能有力地抓住树干并沿树干向上跳跃和转动。它们坚硬而富有弹性的尾羽也是有力的支柱。它们的嘴象一把凿子,是啄洞的好工具,它们的舌头又细又长,表面有一层粘液,上面还长有许多倒刺,这使树干下的害虫一旦被发现就难逃一命。有人统计,它们每天啄树最少五六百次,但为什么没有得脑震荡哪?原来它的头部具有特殊构造,它的头骨比一般鸟儿的厚许多,脑周围被致密而疏松的组织包裹着,颈部还有强大的肌肉,这使啄木鸟在啄树时不但强而有力,而且减轻了震荡。
接下来我们再看夜间活动的鸟类,它们主要有鴞形目的几个种类,包括红角鴞、雕鴞、长尾林鴞、长耳鴞、短耳鴞和鹰鴞等。它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猫头鹰。猫头鹰的长相跟一般鸟类不一样,它具有圆圆的脸盘,在脸盘上并排长着一对又大又圆、闪闪发亮的眼睛,眼睛周围有一圈羽毛,象灿烂四射的光芒,看上去就和猫一样。猫头鹰为什么总在夜间活动哪?这主要跟它的眼睛构造有关,一般鸟类眼睛里只具有在白天感光感色的圆锥细胞,很少或没有在夜晚感光感色的圆柱细胞,而猫头鹰恰恰相反,眼睛里只有圆柱细胞而缺乏圆锥细胞,所以只能在夜间出来活动。猫头鹰在朦胧夜色中的确具有惊人的视力,但视力毕竟是有限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它也是无法看见物体的,这时就要靠它敏锐的听觉了。猫头鹰的耳孔周围长着一圈特殊羽毛,可以大大增强接受声音;它的鼓膜是隆起的,增大了鼓膜的面积;它的声音传导系统更为复杂,耳蜗更长,耳蜗内的听觉细胞元更多,而且听觉神经中枢也特别发达;它还具有双耳辩向效应,能更准确确定声源位置。此外,猫头鹰对频率3000~7000次/秒的声波最敏感,而老鼠及其它啮齿动物的叫声刚好在这一范围内,再加上猫头鹰松散的羽毛使其飞行起来几乎无声,这使得猫头鹰成了老鼠的天敌。据估算,一窝猫头鹰在一个夏季就能消灭各种野鼠1000多只。所以说,我们不应该因为它们长相不同于一般鸟类、声音比较难听、昼伏夜出的习性而憎恨它,相反,应该视其为人类的挚友而尽力去保护它们。
这侧为您展示的是海鸟景观。
展示的主要有:鸥形目的银鸥、海鸥、红嘴鸥和黑尾鸥,鸻形目的翻石鹬、黑翅长脚鹬、鹤鹬和反嘴鹬。
鸥是水鸟,多数以海洋岛屿为家,少数生活在江河湖泊。全世界有80多种,我国有30多种。鸥喜群居,在海上常看到群鸥飞翔。
鸥是一种益鸟。它常在海上礁岩附近,群飞鸣噪,对航海者无疑发出警告;它还有沿港口出入飞行的习性,在海雾弥漫时可作为寻找港口的依据。鸥还喜欢捡食人们抛弃的残食和动物尸体,可谓是大自然的“清洁工”。鸥常成群在有鱼群的海面上回翔,渔民可据此探知鱼群的位置,可称是“渔民之友”。
最值一赞的是,鸥是捕蝗好手。在美国西部的盐湖城,有一年蝗虫成灾,后来飞来一大群海鸥,消除了虫灾,因此当地人为表达感激之情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在碑顶的地球仪上边特意刻着两只洁白的海鸥。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水边渔家景观。
船泊岸边,三只驯养的鸬鹚立于船上。鸬鹚,俗名鱼鹰,全身黑色,嘴似圆锥,尖端带钩,善于潜水,巧于捕鱼,以鱼为食,能将一尺多长、二斤多重的大鱼囫囵吞下肚去。早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驯化它帮人捕鱼了,现在只有在个别地区或旅游景点还能看但这一古老捕鱼方式。鸬鹚一旦结伴,便和睦相处,相互体贴。它们共同营巢,轮流孵卵,一起育雏。古人把它们视为美满婚姻的象征,《诗经》的第一首诗的第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雎鸠所指便是鸬鹚,这是古人在用雌雄鸬鹚间的亲密来烘托男女之间的爱情。
那些在水中游着的主要有鸊鷉目中的小鸊鷉、黑颈鸊鷉和雁形目中的针尾鸭、绿翅鸭、花脸鸭、罗纹鸭、绿头鸭、琵嘴鸭等我们常说的野鸭。
鸊鷉的趾间具有瓣状蹼,嘴短而钝,尾羽全为绒羽构成,游泳时尾几乎不可见,就像漂在水面上的一个葫芦,所以又称为“水葫芦”。
雁形目的鸟类嘴一般都是扁的,边缘具有梳状突起,起滤食功能,嘴端具加厚的“嘴甲”;雁鸭类的腿向后移,靠近尾端,所以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前三趾间具蹼,尾脂腺发达,能分泌油脂,防止羽毛浸湿。翅膀上常有发闪光的绿色、紫色或白色斑块,称为“翼镜”。
绿头鸭和斑嘴鸭是常见的鸭类,在我国均有繁殖,家鸭就是从它们驯化而来的,现在我们在家鸭中还能看到保留有绿头的种类。
在岸边休息的主要是雁形目中的白额雁和小白额雁等。雁类体型比鸭类大,陆栖性较鸭强。其中鸿雁为我国家鹅的远祖。
接下来为您介绍的是企鹅景观。这里的展示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展示了生活在南极的阿德利企鹅、巴布亚企鹅和南极企鹅;另一部分展示了生活在秘鲁、智利西岸岛屿上的洪氏环企鹅。
企鹅是一种特殊的鸟,它没有了鸟类引以为豪的翅膀和绚丽多彩的羽毛,世世代代的海洋生活,使它们的羽毛变成了鱼鳞模样,翅膀变成了划水的肉浆,人们称之为“鳍翅”。它虽然不能翱翔于天际,行走起来步履蹒跚,动作迟缓,但在海洋里却是水中的游泳健将,它在水中游泳迅速,时速达36公里,有人恰当地称之为“水下飞行”。它还是滑雪高手,当在雪地上遇到敌害时,它会俯身扑倒,肚子贴在雪上,用鳍翅和后脚奋力蹬雪,时速可达30公里。
许多人把企鹅作为南极的象征,认为所有企鹅只生活在南极的冰寒世界中,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其实在南美西岸的温暖区域,在赤道附近等地都有企鹅分布的。但无论是寒冷地区的企鹅还是热带地区的企鹅,体温都是相近的,只是一个要努力保持体温,另一个要努力排出体内多余热量而已。
这侧看到的是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伊里安及附近岛屿上的鹤鸵,亦称为“食火鸡”。它外表很象鸵鸟,隶属鹤鸵目,与鸵鸟同属平胸总目,是一种不会飞,能奔跑,善跳跃,性机警的大型走禽。它最大个体体高1.8米,重约70千克。头顶有高而侧扁的、呈半扇状的角质盔;前颈有2个鲜红色大肉垂。足具3趾,均向前。体被亮黑色发状羽。鹤鸵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鹤鸵性贪食,对于一些石块或玻璃碎片,也常不加细辨而吞食之,因此而得“食火鸡”之名。
这边为您展示的是湿地中的部分鸟类。
是以我省的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背景设计的。
这里我们看到的鸟类主要有鹳形目鹭科的苍鹭、大白鹭、紫背苇鳽,和鹳科的东方白鹳,有鹤形目鹤科的丹顶鹤、白枕鹤、灰鹤、蓑羽鹤,有鸻形目鸻科的环颈鸻、灰斑鸻和鹬科的大杓鹬、矶鹬、翘嘴鹬、针尾沙锥、大沙锥、扇尾沙锥等。
这些鸟类同属于涉禽,嘴、颈、腿均长,胫部裸露。
这是苍鹭,是鹭科中最大的鸟,以鱼及蛙类为食。常成群活动,在水边可长时间站立不动,站立时颈缩入两肩,以灵敏的眼睛注视着鱼的来临,然后闪电般地伸出脖颈,用又长又尖的嘴把食物叼住。由于它缩颈久立的习性,故有“缩脖老等”之称。
这是丹顶鹤,是我省的省鸟,俗称仙鹤。全球易危,我国濒危,已经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头顶裸露皮肤为朱红色,似肉冠状,飞行时头脚前后伸直,常排列成“V”字形或“Y”字形。
这是东方白鹳,是濒危物种之一,已经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下面说一下鹳与鹤的主要区别。鹳形目鸟类的趾细长,四趾在同一个平面上。其中鹭类的中趾爪的内侧具有栉状突,飞行时颈弯曲成“S”形,而鹮类和鹳类则不具这两个特点。鹤形目鸟类的四趾不在一个平面上,后趾高于前三趾。
鸻形目鸟类种类很多,体多为沙土色,奔跑快速,翼尖长而善飞。其中鸻科鸟类嘴直而略短,端硬而膨大,腿长而有力,多数种类缺少后趾,栖于水边或开阔地。而鹬科鸟类嘴多数细而长,有些种类嘴特长,用于深深入泥寻找藏匿的蠕虫或甲壳动物,并常以混合大群出现,许多种类极其相似难于区分。
接下来为您展示了生活在非洲沙漠荒原中的鸵鸟。
鸵鸟可谓是“鸟中巨人”, 翅膀已退化,不会飞。但双足很强健,只有两趾,善于奔跑,是它自卫的武器。成年雄性羽毛黑褐色,高达2.75米,重约75~150千克;雌鸟羽毛灰褐色。鸵鸟威武雄壮,奔跑迅速,经驯化可骑人、驮物。常结群生活,繁殖期一雄多雌。卵重1500~2500克。食物主要是植物性的,但也吃昆虫和小型的脊椎动物。通常每窝产卵12~15枚。孵卵主要由雄性担任。2~3岁性成熟,年产卵多的达90枚左右。有效繁殖期为50年,寿命长达70多年。
提起鸵鸟,人们就会想到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说的是鸵鸟在遇到危险时,就把头埋进沙子里,以为自己什么都看不到就会化险为夷,太平无事,人们把这种行为称之为“鸵鸟政策”,并以此来讽刺那些不愿正视现实或不敢面对险情而自欺欺人的蠢人。其实鸵鸟只是把头平贴地面,身体卷曲一团,以其暗褐色的羽毛假装成灌木丛而已。研究发现,这种躲避危险的方法在沙漠地区是很有效的,沙漠中的气候极其炎热,阳光照射到地面,上升的热空气与地表上的冷空气交接时发生散射,出现闪闪发光的薄气,看上去使人眼花缭乱,无法分清地面上的物体,鸵鸟正是利用这薄气作掩护使对手很难发现它们。还有报道说,鸵鸟把头贴向地面只是放松颈部而已,它不会把头埋进沙子,否则也会窒息而死。
接下来为您展示的是南方森林景观,这里分布着许多美丽的东洋界鸟类。
在树干上的是大拟啄木鸟、栗啄木鸟和黄嘴栗啄木鸟。
在树上栖落的主要有鸡形目白冠长尾雉和鸽形目的厚嘴绿鸠、斑尾鹃鸠,鹃形目的红翅凤头鹃、绿嘴地鹃。而在地上闲庭信步的是鸡形目的鹧鸪、白鹇、、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
这是一对白冠长尾雉,为我国中部及东部的特有种。极少出声。全球性易危,我国濒危,数量稀少,已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雌鸟体小,色暗。雄鸟体大,具有超长的带横斑的银白色尾羽,长达1.5米,是身体的四五倍。长长的尾羽常被用做京剧的艳丽头饰。
这是白鹇,又名银雉、银鸡。具《禽经》讲,白鹇“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故得“闲客”之雅号。遇有敌害,就撒腿狂奔,如不幸被人活捉,就不思饮食以示抗议。由于很难养活,数量又少,白鹇成了珍贵的观赏鸟,李白有诗“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一只白鹇卖一块白璧,价格不菲呀。
接下来这个展柜为您展示的是一些观赏鸟类。
主要有:隶属雀形目的赤红山椒鸟、领雀嘴鹎、绿翅短脚鹎、橙腹叶鹎、太平鸟、栗背伯劳、朱鹂、发冠卷尾、大盘尾、丝光椋鸟、八哥、鹩哥、红嘴蓝鹊、灰喜鹊 、鹊鸲、白腰鹊鸲、红尾水鸲、黑背燕尾、蓝头矶鸫、蓝矶鸫、紫啸鸫、灰背鸫、长嘴钩嘴鹛、锈脸钩嘴鹛、黑领噪鹛、红嘴相思鸟、黑枕王鹟、紫寿带、冕雀、叉尾太阳鸟、暗绿绣眼鸟、红交嘴雀、黑头蜡嘴雀、黑尾蜡嘴雀、凤头鹀和隶属鹦形目各种鹦鹉。
雀形目鸟类为鸣禽,占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主要特征为鸣管结构复杂,鸣肌发达,善于鸣啭。足趾3前1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跗跖后部鳞片愈合成一块完整鳞板。大多数营巢巧妙。
鹦形目鸟类为攀禽,属于热带鸟类,是著名的观赏鸟。嘴坚硬具利钩,上嘴能上抬。足为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大多营巢于树中。善学人语是鹦鹉的著名习性。
这里为您展示的是毛脚鵟捕食的场面。
毛脚鵟的食物以啮齿动物为主,也吃一些昆虫和小鸟以及家禽幼雏。它在寻找捕食目标时,时而在高空盘旋飞翔,时而两翼展开呈“V”字形,久停而不动,一旦发现猎物,就会急收双翅,象饿豹捕食一样迅速俯冲直下将其捕获。
最后为您展示的是生活在高原上的秃鹫。也被称为“坐山雕”。有时会蹲坐在岩石上,久停而不动,远望就像一只黑色山羊。
秃鹫虽是猛禽,可爪不够锋利,只能偶尔捕得野兔、家畜等一些小型动物,这根本无法满足它那臃肿身体的需要。为了生存,它只好用动物的腐尸充饥。进食时,腐臭的内脏难免污染头颈部的羽毛,这里的羽毛又不易清理,久而久之,它的头和颈仅留有少许短绒羽,变成了这样一副怪模样。就动物尸体而言,既有自然衰老死亡的,也有因疾病流行死亡的,秃鹫全然不顾这些,一概吞食。由于长期以腐尸为食,它的体内产生了某些特殊的抗菌体,以使自己不受毒害。秃鹫就像一座流动的“化尸站”,为保护自然界环境的清洁卫生默默地忠于职守,赢得了“自然界清道夫”的美名。
本展览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