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馆概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课程•剪影】“健康生活 悦动吉林”东北师大(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科普大讲堂——“湿地鸟类野外识别”活动总结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9-10   浏览次数:

“悦动吉林•科普大讲堂——湿地鸟类野外识别”活动总结

长春市北海湿地园是长春市区内现有的珍贵湿地资源之一,保留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状态和丰富的湿地植物和鸟类资源。201899日,东北师大自然博物馆暨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在此举办了 “北海湿地园湿地植物和湿地鸟类考察主题线路”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中,进行了“悦动吉林•科普大讲堂——湿地鸟类野外识别”课堂的实践讲座,40余名学生和家长聆听了我们的课程,通过湿地鸟类野外识别实践及参观鸟类图片展览,学生和家长都表示学到了许多知识,一致认为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希望自然博物馆以后能够多举办此类活动。这对我们既是一种认可和鼓励,更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

在湿地园“鸟类野外识别”课程实践中,我们见到的湿地鸟类和鱼类的简介汇总如下,仅供大家参考!(照片均摄于活动当天。)

1、斑嘴鸭(学名:Anas poecilorhyncha

雁形目,鸭科,鸭属。属大型鸭类,体长50-64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开始从中国南方越冬地北迁,3月末4月初到达东北东部和北部,迁徙高峰在4月初至4月中旬。秋季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10月中下旬大批到达东北地区,11月初至11月末大批到达华北地区,部分留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越冬,部分继续南迁。

我国的家鸭基本都是从绿头鸭和斑嘴鸭驯化而来。

2、黑水鸡(学名:Gallinula chloropus):

鹤形目,秧鸡科,黑水鸡属。头具红色额甲,又称红骨顶。栖息于灌木丛,蒲草,苇丛,善潜水,以水草,小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

3、小鸊鷉[pì tī](学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

鸊鷉目,鸊鷉科,小鸊鷉属。由于常被见到漂在水面上,因而常被误认作是野鸭,但实际上它和大家熟悉的鸭子们,以及鸻鹬类和秧鸡等水鸟的亲缘关系都很远。鸊鷉的尾羽没有正羽,均为短小绒羽,漂浮在水面上时,见不到尾巴,所以又俗称“水葫芦”、“油葫芦”、“王八鸭子”,是目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型水鸟。体长25-29厘米,翼展 40-45厘米,体重100-200克。嘴较尖。足部很特别,趾上有蹼,但却不是鸭子那种把趾与趾之间完全连接起来的蹼,而是叶子形状分开的每个趾上都有的蹼(叫瓣蹼足,见小鸊鷉的最后一张照片)。

栖息于湖泊、水塘、水渠、池塘和沼泽地带,也见于水流缓慢的江河和沿海芦苇沼泽中。善于游泳和潜水,常潜水取食,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鱼、虾等为食。

营巢于有水生植物的湖泊和水塘岸边浅水处水草丛中。巢属于浮巢。通常咬断芦苇作巢基,置巢于芦苇丛之间,飘浮于水面上,能随水的涨落而起落。

多数为留鸟,少数迁徙。在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繁殖的鸟类多数为夏候鸟,春季于3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北方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往南迁徙。

4、凤头鸊鷉[pì tī](学名:Podiceps cristatus):


鸊鷉目,鸊鷉科,鸊鷉属。目中个体比较大,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嘴又长又尖,枕部两侧的羽毛往后延伸,分别形成束羽冠。尾羽短而不显,趾侧有瓣蹼。

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平原、湖泊、江河、水塘、水库和沼泽地带,尤其喜欢富有挺水植物和鱼类的大小湖泊和水塘,极善水性,活动时频频潜水。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也吃昆虫、昆虫幼虫、虾、喇咕、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

建造浮巢,建筑材料是水生植物的叶子,能随同水位上涨而漂起。

春季最早迁到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3月中下旬,大量出现在7月中旬至4月末。秋季迁离繁殖地的时间在10月中旬,亦有迟至11月初才迁走。

5、乌鳢[lǐ] (学名:Ophiocephalus argus Cantor):

鳢形目,乌鳢科,鳢属。俗称黑鱼、乌鱼、蛇头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经常有一条黑鱼杀光整个池塘鱼类的惨剧发生。

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属底栖性鱼类,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乌鳢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强,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乌鳢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

乌鳢肉质紧实,在餐桌上人见人爱,水煮鱼、酸菜鱼这些菜品里使用多的就是黑鱼。

欢迎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位访问者!